「製造恐懼,是政府的終極武器。」-《V煞》
恐懼是人生存的本能。在面對突發事情時,我們的身體會立即轉換成應對狀態:應戰(fight)、僵硬(fright)或逃跑(flight)。恐懼看起來是情緒,其實身體也會作出反應:心跳率、血壓會上升,並且出現冒汗、尿頻、聲音和四肢發抖等狀況。
疫情以來,負面情緒有增無減。未知的未來令我們天天與焦慮過日,隔離政策讓我們感到無聊與孤獨。甚至對各類情緒病患者來說,走出家門不只是一個生理過程,也是個跨越心理鴻溝的一個經歷。
市民是公共空間的主體,亦是公共藝術的創作者、觀眾和使用者。自疫情以來,政府極力將公共設施和通道加建,意圖改變原有用途,呈現的矛盾感好比當代藝術。在嚴格管制措施下,一件件設施被不同物料以極具諷刺感的方式層層綑綁。公園、籃球場宛如被封印的異度空間,像是在準備神秘儀式的禁地,營造恐懼、對立、分化、混亂。加建了的設施形成了衝突,椅子不能坐、籃球架不能入樽,甚至房屋不能居住。
有感疫情期間政府希望人民都患上廣場恐慌症(agoraphobia),令我們都無法感到正常和環境安全,我們神經過敏,害怕出門,強烈恐懼與不適感令我們留在家中,從而影響工作及生活規律。也許疫情過後,我們再次看到種種措施覺得非常諷刺,甚至看到香港重生,再次聽到它的喧囂,感覺會很奇怪。但我們必須重新適應,因為大家已經失去了原有生活的節奏。
【口述影像文字】
方形彩色相片。夜晚嘅北角健康村遊樂場,從低角度往上望,後面嘅屋邨大樓部分單位亮住柔和嘅燈光,而前面嘅,係喺頭上嘅一塊籃球板。
橫度嘅長方形白色籃球板,圍邊有黑色框線,板面中間靠底部有一個細啲嘅長方形黑色框,大約係籃球板六分之一咁大。呢個細框中間嘅底部,裝有一個橙紅色籃框,圓形嘅籃框用一個尺寸剛好嘅扁平不鏽鋼盒套住。不鏽鋼盒向外嘅兩隻角線條圓滑,盒嘅底部則有八個小圓孔整齊排列成圓形,圓形的尺寸同一個籃球嘅直徑差唔多,位置剛好喺籃框嘅中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