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編按:相片摘自碧街事變﹣六四滾動街頭劇場網誌)
此《街頭流動劇》在2014年5月31日及6月7日晚上7:30至8:00,於碧街 x 新填地街 x 油麻地地鐵站A1出口 x 上海街休憩公園一帶演出。
當年六四鎮壓後,支聯會原訂於1989年6月7日舉行罷工、罷市、罷課的「全民悼念日」。但在當晚凌晨,油麻地一帶發生騷亂,期間出現擾攘、擲物、焚車及試圖搶掠。
警方隨即大舉行動,發放了49枚催淚彈,並拘捕滋事人士。最終,支聯會取消「大三罷」。
為重塑當年「碧街事件」,策劃小組除搜集資料外,亦訪問排檔檔主、區內背景人士、老街坊等,並透過不同參與者的六四故事,扣連「碧街事件」,成就這個由下而上的民間創作劇本。
參考資料
碧街事變 ﹣﹣六四滾動街頭劇場
http://pittstreetriot.blogspot.com/
關於承傳:「碧街事變」行動劇3年後的回顧
https://leefung1984.medium.com/%E9%97%9C%E6%96%BC%E5%82%B3%E6%89%BF-cf9b959e011c
【六四三十】油麻地碧街騷亂起因神秘煞停三罷 藝術家追查真相
https://www.hk01.com/%E7……%9B%B8
我是一位戲劇藝術工作者。一般來說,戲劇/劇場藝術/表演藝術以「場地、表演者及觀者」,這三元素所構成,表演者跟觀眾在指定時間及地點,同場同時同呼同吸,見證藝術作品誕生的一剎。有說,戲劇藝術是消逝的藝術,是開始演出就是邁向完結的過程。所以,我所挑選的「不明藝術物體」,「觀者」在當下現場是找不到的,但都是「有名有姓」﹔有的是「經年累月」,有的是「借來時光」,有的是「剎那光輝」。當中,有戲謔、重溯,有就地取材,亦有因清拆而長出來的故事。那些「場地」最終都會人面全非、令人觸景傷情、面對空空如也….. 消逝自然離不開傷感,是因為失去﹖是因為轉變﹖是因為努力過後仍空手而回﹖藝術家本是「是他也是你和我」般的平凡人,亦需靠「我們」的行動,創造這些「不明藝術物體」的創造。
李俊亮
戲劇藝術工作者